表面疲勞磨損的定義及分類
表面疲勞磨損是指摩擦表面在周期性載荷的作用下,其接觸區(qū)產(chǎn)生很大的變形和應力,并形成裂紋而被破壞的現(xiàn)象。疲勞裂紋一般是在固體有缺陷的地方*先出現(xiàn)。這些缺陷可能是機械加工時的毛?。ㄈ绮羵┗虿牧显谝苯疬^程中造成的缺陷(如氣孔、夾雜物等)。裂紋還可以在金屬相之間和晶界之間形成。
通常齒輪副、滾動軸承、鋼軌與輪箍及凸輪副等零件比較容易出現(xiàn)疲勞磨損。
表面疲勞磨損可分為如下兩大類。
1.非擴展性的表面疲勞磨損
在某些新的摩擦表面,由于接觸點少,其單位面積上的壓力較大,可能產(chǎn)生小麻點。隨著接觸面的擴大,單位面積的實際壓力降低,小麻點停止擴展。特別是塑性較好的金屬表面,因加工硬化提高了表面強度,使小麻點不能繼續(xù)擴展,機器可繼續(xù)正常工作。
2.擴展性的表面疲勞磨損
若作用在兩接觸面上的交變壓應力較大時,或由于材料選擇和潤滑不當,在磨合階段就產(chǎn)生小麻點。有的在段時間內(nèi),有的在稍長的時間內(nèi),小麻點就發(fā)展為痘斑狀凹坑,導致機件迅速疲勞失效。
版權所有m.heima8888.cn 如需轉(zhuǎn)載請注明出自http://www.m.heima8888.cn/pddetaildate/technology/detail/20110507_465568.html